首页 » 电影 » 喜剧片 » 佳丽村三姊妹
佳丽村三姊妹

佳丽村三姊妹

状态:
类型:喜剧片 
导演:希尔万·肖默
地区:法国
年代:2003
主演:BéatriceBonifassi,莉娜·布德罗,MichèleCaucheteux
剧情:查宾是一个孤独的孩子。从小失去双亲,他和苏莎奶..展开
剧情:查宾是一个孤独的孩子。从小失去双亲,他和苏莎奶奶每天都靠着彼此相依为命,谁也离不开谁。这个男孩有点自闭,喜欢和小狗布鲁诺说话,喜欢独自骑自行车。 Mirador 三姐妹的歌声陪伴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。..展开
剧情:查宾是一个孤独的孩子。从小失去双亲,他和苏莎奶奶每天都靠着彼此相依为命,谁也离不开谁。这个男孩有点自闭,喜欢和小狗布鲁诺说话,喜欢独自骑自行车。 Mirador 三姐妹的歌声陪伴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。终于,婆婆看到了蔡平在自行车方面的天赋,想把他培养成人才,所以她在不改变道德的情况下陪孩子在恶劣的环境中训练。查宾终于能够参加环法自行车赛了。然而,因为黑手党想要控制比赛的结果,Chapin和另外两名球员被歹徒扣为Mirador的人质。婆婆不顾人身安危,勇往直前,带着布鲁诺登上颠簸的小船营救孙子。当她被迫离开家乡,在外地街头流浪时,婆婆遇到了米拉朵三姐妹,她们一起加入了拯救小柴平的队伍。 © 豆瓣这是一部优秀的西式动画片,幽默、有趣、细致,且最主要的是表现力极强。但要说它达到了表达方式与与思想的完美结合,那是没有丝毫说服力的。就算是这样,这部片子仍然是不能错过的佳作!导演Sylvain Chomet确实很大胆,敢用那么极端的表现方法,而且在配乐方面让人印象深刻。但是《美丽城三重奏》在骨子里仍然脱不去Disney的影子——即仍然是以美好结局(这点我不反对)和幽默搞笑成份居多,也仍然把内涵流于表面化。上次看感到《美丽城三重奏》的表达方式实在是不同凡响,但是我把它和大友克洋的作品相提并论了,实在是我的错误。毕竟,西方的动画片还是不注重思想的表达,这一点实在是没有办法。不可否认,Sylvain Chomet能够做出这样子的一部动画的确是很值得一说,而且在其中也加入和很多个人风格的东西,还有些让人能够会心一笑的东西,一些小细节,确实本来是值得研究的。而且是一部默剧式的片子,近年来罕见,的确是很难得的佳作。但是最后看完,感觉到的是,导演的思想有限:也许他讽刺了美国社会、讽刺了工业化进程,但是这并不是一种思想上的,而是为了观众的乐趣而去做的。他自己在访谈中也谈到,想要做一部Disney风格的片子,但是不想做成Disney那种表达方法。我感觉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多少东西,只是追求着表达上的完美(这点的确是做得极不错,绝对是超一流的水平),并且剧情也有点单薄。对于一贯想寻找在内心深处被打动的感觉的我来说,这部片子还是做得有点不够。关于表达方法:在表达方法上,这部片子是堪称典范的。二维手绘、三维衔接、音乐搭配、画面色彩、人物造型、人物性格的无声塑造、幽默的剧情、前后伏笔、镜头(分镜)的熟练运用,的确是值得称赞的。其中对城市的描写(从上往下拉,然后又回到俯视角度来显现壮阔)、对比赛的描写(多事件的同时进行与切换)都堪称经典。当然,如果谈到城市描写的话,《大都会》(2001年上映;原作:手冢治虫;导演:林太郎;脚本:大友克洋)中的城市构造是最经典的。但是"美丽城"作为2D占大多数的动画,做到这一点也很不错了。而且明显的出现了"肥胖版自由女神像"(与片中的女性角色极为统一,这也是片中做得不错的地方,即没有放过小地方的统一性)"Hollyfood",不过我觉得更多的仍然是博人一笑。而在人物描写方面,也是经典之极——不用或很少用语言,纯粹以行为描写人物,是比较难的事情,但是《美丽城三重奏》做得极好——比如主人公"Champion"自始自终只说了一句话,而且是在片子结束的时候。但是他的顽强、他的拼搏、他的执着无疑是打动了很多人的。祖母的形象也塑造得极为丰满——为了孙子一切。甚至那条名叫"Bruno"的老狗的性格都瞒不过我们对眼睛——为了报小时候被玩具火车轧了尾巴的仇,终生遇见火车就狂吠(不过美丽都的火车已经让他没有吠的力气了......)。Sylvain Chomet在访谈时说他很喜欢Chaplin的电影,这里无疑是学习了不少Chaplin的表达方法了。关于音乐:片中在音乐的处理和运用上也是很优秀的。Sylvain Chomet大量使用古典音乐——刚开始部分钢琴家谈的是Bach的平均律,跨海是用的是Mozart的C小调什么曲子(具体是什么我还不清楚,因为也没听过,猜测是弥撒曲、安魂曲之类的,但是我差点就佩服死音乐监督的能力了;后来看访谈的时候才知道是Mozart的......)。给人印象极深的还不光是这些,其他时候的配乐也是很棒,很符合环境(也很奇特......)。例如夜总会一场——有这样用报纸、冰箱、吸尘器外加自行车钢圈的么?还有祖母晚上弹钢圈的那场,竟然把巴赫的平衡律弹了出来,还别有风味(她弹钢琴弹得却是一塌糊涂)......所以,能够会心一笑的地方真是不少。主要在于情景与音乐极为恰当,很难得。关于思想:有人评论说,这片子宣传了工业化的弊端什么的,那纯粹是无中生有;我倒是更倾向于对美国文化的批评上面,不过仍显得证据不足。仅仅靠关于黑帮的描写与 Hollywood不同,大量的关于暴力的黑色幽默,还是不足以说明问题。如果说作者的眼里美国社会就是这样,那我感觉是理解狭隘了。夸张的电影手法并不一定总是含有思想的,我觉得在这里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。总的来说,这部动画主要方面仍然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心理而创作,而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,也许有些东西与Sylvain Chomet的个人思想沾边,但我认为那仍然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:拿自由女神开刀,黑帮的疯狂作风,长得都很胖的女性,Bruno对火车狂吠等等,可能并不是想表现什么东西,而是让观众觉得有趣,仅此而已。也许Sylvain Chomet只是有个想法,突发奇想,就这样做了。这样虽然可以反映他对于某些社会的印象,但是这点深度是不能够引发思考的,更不能引发什么"关于工业化的弊端"的想法。而对于"美国社会的讽刺"(姑且暂时相信这点是存在的,虽然访谈中Sylvain Chomet根本没有涉及这个话题),解释为了用黑色幽默吸引观众也许更说得过去些——我是认为Sylvain Chome没有想得那么多的。他想的可能是:"又讨好了观众,又能借此机会出出气,真还不错......"但是我仍然很赞赏这部动画片,融入了法国式的幽默风格,出色的表现力与描写手法的运用,而且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与氛围,实在是西方动画片难得的杰作。获得 Oscar Best Animated Feature 和 Best Original Song 提名是绝对理所当然的事情。其他:关于开头的钢琴曲:我刚听到钢琴声就怀疑是以Glenn Gloud为原型,那种弹琴的动作很像,且都是Gloud也是只坐自己带的小板凳,而不坐钢琴凳的。而且那首平均律的演奏风格明显就是Gloud的风格,对他的风格和他使用的钢琴音色我实在是太熟悉了。Gloud是我两个最崇拜的钢琴家之一。并且一谈到Bach的钢琴曲,能超过Glenn Gloud的实在是少之又少,加上他又是加拿大籍钢琴家(本片算是法国、加拿大、比利时联合制作),所以用他当原形是理所应当的。立马找出我宝贵的 Glenn Gloud弹平均律(Sony Classical在92年为纪念Gloud逝世十周年出版的The Glenn Gloud Edition中的一套),找到了这首"Perlude And Fugue No.2 In C minor, BMV847"(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二号,Bach作品编号847)。完全一模一样......感动中......去听听吧,那是Bach,那是Gloud,那是大自然!!极力推荐:Glenn Gloud弹的Goldberg Variations(Sony Classical 81年版,三星带花),那是他超越自我的杰作!!他成名于Goldberg Variations(1955年,他弹的此曲使他一炮成名),结束于Goldberg Variations(1981年版是他逝世前一年录下的,而且是DDD录音!),他反思自己的一生,将更深的思考融入了81年版中。那是大师的"天鹅之歌"!关于青蛙:访谈中谈到,Sylvain Chomet对法国人吃的一些东西(是指蜗牛吧......)很感奇怪,便在片中加上了吃青蛙......收起
  • 吾乐云1
无需下载播放器即可快速播放